神农架塔坪考察散记
刘祖炎
刘祖炎
2002年5月26日至30日,我们一行4人前往神农架林区红坪镇塔坪村进行探访和考察。
中午时分,雨过天晴的燕天风景区格外妖娆,燕天虹桥横天飞渡。我们沿着燕子垭而下,穿林而行,走在原始的古道上,象纤夫弓着颤抖的身子,寻找着远古的记忆。我们在密不透风的森林里,走得十分吃力.时而参天大树直指云霄挡住我们的去路,时而林中鸟呜象一曲曲抒情音乐,把我们带往一个神秘而又原始的世界,意识似一股流风,卷走了我们的倦意。我们艰难地下行着,水流之声恍如一首首森林赞歌。
翻过一座又一座山梁,涉过一道又一道溪流,我们总算历经四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了由五道山溪汇成的紫竹河谷盆地塔坪。放眼望去.塔坪像是一艘航行在紫竹河上的帆船,四面环山,景象万千,赛似人间仙境。
中午时分,雨过天晴的燕天风景区格外妖娆,燕天虹桥横天飞渡。我们沿着燕子垭而下,穿林而行,走在原始的古道上,象纤夫弓着颤抖的身子,寻找着远古的记忆。我们在密不透风的森林里,走得十分吃力.时而参天大树直指云霄挡住我们的去路,时而林中鸟呜象一曲曲抒情音乐,把我们带往一个神秘而又原始的世界,意识似一股流风,卷走了我们的倦意。我们艰难地下行着,水流之声恍如一首首森林赞歌。
翻过一座又一座山梁,涉过一道又一道溪流,我们总算历经四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了由五道山溪汇成的紫竹河谷盆地塔坪。放眼望去.塔坪像是一艘航行在紫竹河上的帆船,四面环山,景象万千,赛似人间仙境。
长 寿 村
塔坪是一个原始封闭的村庄,面积37平方公里,三个自然组,人口最多时480多人.现仅363人。塔坪旧时称土城,商贾云集.繁华如锦,是神农架古盐道必经之地。过去,这里兵匪成灾,人口流动、搬迁频繁,是造成塔坪人口一度出现负增长的直接原因。如今,这里男女生态平衡。尤其老人们大都童颜鹤发,寿之高世间罕见。据我们考察统计的数字表明,现活着的90岁左右的老人有近20人。而且,我们在塔坪村还发现一位跨过3个世纪的老人阮(冉)瑞德,现年120岁左右。塔坪村的老人们都有一个普通的特点,脸上光华如镜,没有老年斑,只有少量皱纹,思维清晰,说话清楚,他们一直到老都在劳动。塔坪从来没有过温疫、传染病,更无人患癌症、疑难病症,真可谓风水宝地。而且,王光莲、唐志安、赵明山等老人们都证实阮老人在他(她)们记事时背过自己,并且那时已经是30几、40多岁的人了。阮老前年还在杀猪,直到手被猪咬成残疾才闲下来。阮老人说:“一刀捅不死猪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塔坪风光秀丽,四季云蒸雾绕。塔坪老年人均寿命比世界上位列前四位寿命高的国家安道尔(83.45岁)、圣马力诺(81.42岁)、日本(80岁)、澳大利亚(79.89岁)的人的寿命几乎要高出5个百分点,堪称世界之最。人们都称神农架林区红坪镇塔坪村是“百岁村”和“长寿村”。
塔坪是一个原始封闭的村庄,面积37平方公里,三个自然组,人口最多时480多人.现仅363人。塔坪旧时称土城,商贾云集.繁华如锦,是神农架古盐道必经之地。过去,这里兵匪成灾,人口流动、搬迁频繁,是造成塔坪人口一度出现负增长的直接原因。如今,这里男女生态平衡。尤其老人们大都童颜鹤发,寿之高世间罕见。据我们考察统计的数字表明,现活着的90岁左右的老人有近20人。而且,我们在塔坪村还发现一位跨过3个世纪的老人阮(冉)瑞德,现年120岁左右。塔坪村的老人们都有一个普通的特点,脸上光华如镜,没有老年斑,只有少量皱纹,思维清晰,说话清楚,他们一直到老都在劳动。塔坪从来没有过温疫、传染病,更无人患癌症、疑难病症,真可谓风水宝地。而且,王光莲、唐志安、赵明山等老人们都证实阮老人在他(她)们记事时背过自己,并且那时已经是30几、40多岁的人了。阮老前年还在杀猪,直到手被猪咬成残疾才闲下来。阮老人说:“一刀捅不死猪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塔坪风光秀丽,四季云蒸雾绕。塔坪老年人均寿命比世界上位列前四位寿命高的国家安道尔(83.45岁)、圣马力诺(81.42岁)、日本(80岁)、澳大利亚(79.89岁)的人的寿命几乎要高出5个百分点,堪称世界之最。人们都称神农架林区红坪镇塔坪村是“百岁村”和“长寿村”。
百岁老人
阮瑞德,男,屠夫,孤寡五保户,现已有120岁左右.但他早已连自己的实际岁数也记不清了。然而,他却又依稀记得黄马褂、白莲教之类的古事。他甚至还能讲述自己简单的家史:父母姓甚名谁已记不起,但有个哥哥死了几十年了,也活了90多岁。他结过三次婚,曾有个儿子,两个女儿。我们听着老人慢慢地叙述,每隔一会儿就给阮老装烟点火,他总是双手紧握地给我们作揖说:“你给我装烟又点火,好人啦!”在百岁老人面前,我们感到无地自容,面对老人给我施礼作揖,我们竟找不出一丝语言来对他老给以回礼。中午,我们和村干部陪着老人吃饭喝酒,他竟是那么地礼数有加。你敬给他酒,他竞要回敬给你酒,你如不喝,他就会不依不挠;当你把酒喝完,他会伸起大拇指夸你。
吃过饭后,我们与老人闲谈.得知阮老人一生勤劳,吃的是苞谷头、洋芋果,喝的是竹园湾流泉水井的水和本地土酒。而且他还是一个老烟枪。前几年,还背脚、打黄豆、劈柴,样样农活都干。平时心情都比较开朗,年轻时一天能杀十几头猪,并带了个徒弟。现在国家每月给他100元的赡养费,村里还请人专门照护他,并不时补贴他的生活。然而,目前让人担心的是他的生活仍存在很多困难,医疗保健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生活状况更不乐观。
阮瑞德,男,屠夫,孤寡五保户,现已有120岁左右.但他早已连自己的实际岁数也记不清了。然而,他却又依稀记得黄马褂、白莲教之类的古事。他甚至还能讲述自己简单的家史:父母姓甚名谁已记不起,但有个哥哥死了几十年了,也活了90多岁。他结过三次婚,曾有个儿子,两个女儿。我们听着老人慢慢地叙述,每隔一会儿就给阮老装烟点火,他总是双手紧握地给我们作揖说:“你给我装烟又点火,好人啦!”在百岁老人面前,我们感到无地自容,面对老人给我施礼作揖,我们竟找不出一丝语言来对他老给以回礼。中午,我们和村干部陪着老人吃饭喝酒,他竟是那么地礼数有加。你敬给他酒,他竞要回敬给你酒,你如不喝,他就会不依不挠;当你把酒喝完,他会伸起大拇指夸你。
吃过饭后,我们与老人闲谈.得知阮老人一生勤劳,吃的是苞谷头、洋芋果,喝的是竹园湾流泉水井的水和本地土酒。而且他还是一个老烟枪。前几年,还背脚、打黄豆、劈柴,样样农活都干。平时心情都比较开朗,年轻时一天能杀十几头猪,并带了个徒弟。现在国家每月给他100元的赡养费,村里还请人专门照护他,并不时补贴他的生活。然而,目前让人担心的是他的生活仍存在很多困难,医疗保健更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生活状况更不乐观。
人文景观
塔坪距燕子垭直线距离约五公里,人行道约20公里。塔坪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较多,尤以古墓、宝塔、三宝洞等最为著名。我们分成了两组进行考察,先对老人长寿之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考察。随后我们对塔坪村的人文古迹进行了搜寻式考察。塔坪原有九口古井,传到现在只剩下太平垭古井和竹园湾水井。有的被填,有的用石磨封住了井口,上面栽上了树。据当地老人说,太平垭古井,原深达二丈五,老人们怕小孩掉进井里,用一口锅横在井里,上面盖上土,我们用竹竿量后,深仍还有一丈八左右。古井青蓝,冬暖夏凉,常年不枯。竹园湾水井更是奇特,阮老人就一直饮用此井的水,该井从山洞流出,泉流清彻透明,冬暖夏凉,常流不断,从不枯竭,竹园湾的人都饮用此水,村里人都称其为“长寿水”。
塔坪传说有九座宝塔,但在文革时却只剩下一座宝塔了。可就是这仅仅的一座宝塔却又被原房县官封公社武装部长柯长明带领红卫兵破四旧摧毁。村里的老人说宝塔修在龟包上,共有9层,每层8尺,有五个爪,八角轮,收拾得满整齐,既有寿仙,又有弥勒佛;既有观音菩萨,又有众神;既有麒麟,又有狮子,各种各样,千姿百态。塔四面有窗,窗台上放一只青瓷碗,里面放上水,这里不分白天和黑夜,只以碗里的水干为一天。宝塔被毁后,砖都被近处老百姓砌在土墙下面,一块块、一排排数不甚数。当地村民花了15年的功夫才找到的塔碑,也只仅仅记载着唐朝补修。阮瑞德老人说:“宝塔不知什么时候所建,但已相当古老了,清朝末期还有二、三座宝塔残址,完好的也就只剩下塔湾这一座。宝塔近30米高,只可惜……”阮老人摆了摆头,无声地叹息着,天门垭上的白云升起指把高,塔坪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幽静神秘。河风顺着山沿卷走了鸟声,我们在土城里寻古,只依稀看到石板街上残留着半壁古木屋,紫竹古庙……。我们感叹世事的变幻莫测,这么辉煌的遗迹竟无声无息地烟消云散了。
5月28日,由于我要赶回单位编导节目,只得很遗憾地和同行辞行。我在塔坪起身,一路上,阴风阵阵,大雨不断,加上路的艰难,路两边的森林恐怖极了。和我同行的还有林区一中初三学生杜朝祥,我们被雨淋了个透湿,走到水沟公路上浑身直打哆嗦。总算幸运,没等多久就迎来了一辆旅游车,车过百草坪,一晃就到松柏了。
塔坪距燕子垭直线距离约五公里,人行道约20公里。塔坪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较多,尤以古墓、宝塔、三宝洞等最为著名。我们分成了两组进行考察,先对老人长寿之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考察。随后我们对塔坪村的人文古迹进行了搜寻式考察。塔坪原有九口古井,传到现在只剩下太平垭古井和竹园湾水井。有的被填,有的用石磨封住了井口,上面栽上了树。据当地老人说,太平垭古井,原深达二丈五,老人们怕小孩掉进井里,用一口锅横在井里,上面盖上土,我们用竹竿量后,深仍还有一丈八左右。古井青蓝,冬暖夏凉,常年不枯。竹园湾水井更是奇特,阮老人就一直饮用此井的水,该井从山洞流出,泉流清彻透明,冬暖夏凉,常流不断,从不枯竭,竹园湾的人都饮用此水,村里人都称其为“长寿水”。
塔坪传说有九座宝塔,但在文革时却只剩下一座宝塔了。可就是这仅仅的一座宝塔却又被原房县官封公社武装部长柯长明带领红卫兵破四旧摧毁。村里的老人说宝塔修在龟包上,共有9层,每层8尺,有五个爪,八角轮,收拾得满整齐,既有寿仙,又有弥勒佛;既有观音菩萨,又有众神;既有麒麟,又有狮子,各种各样,千姿百态。塔四面有窗,窗台上放一只青瓷碗,里面放上水,这里不分白天和黑夜,只以碗里的水干为一天。宝塔被毁后,砖都被近处老百姓砌在土墙下面,一块块、一排排数不甚数。当地村民花了15年的功夫才找到的塔碑,也只仅仅记载着唐朝补修。阮瑞德老人说:“宝塔不知什么时候所建,但已相当古老了,清朝末期还有二、三座宝塔残址,完好的也就只剩下塔湾这一座。宝塔近30米高,只可惜……”阮老人摆了摆头,无声地叹息着,天门垭上的白云升起指把高,塔坪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幽静神秘。河风顺着山沿卷走了鸟声,我们在土城里寻古,只依稀看到石板街上残留着半壁古木屋,紫竹古庙……。我们感叹世事的变幻莫测,这么辉煌的遗迹竟无声无息地烟消云散了。
5月28日,由于我要赶回单位编导节目,只得很遗憾地和同行辞行。我在塔坪起身,一路上,阴风阵阵,大雨不断,加上路的艰难,路两边的森林恐怖极了。和我同行的还有林区一中初三学生杜朝祥,我们被雨淋了个透湿,走到水沟公路上浑身直打哆嗦。总算幸运,没等多久就迎来了一辆旅游车,车过百草坪,一晃就到松柏了。
(原载于2002年6月《神农架报》)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special/1265.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