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宏
孟浩然,湖北襄陽人,生於載初元年(公元689年),卒於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僅活了五十一周歲。他和王維都是盛唐詩人,王維官運亨通,孟浩然卻一輩子沒成為進士,更無一官半職。早年,他隱居家鄉鹿門山,四十歲到長安,結識許多達官名士,詩名大噪,與王維並稱。
孟浩然平生作詩以五律詩為多,歷代詩人歌詠洞庭湖無好句,而孟浩然卻吟出「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的千古名句。此詩題為《臨洞庭贈張丞相》,張丞相就是張九齡,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他從尚書右丞相降官為荊州都督府長史。孟浩然陪張丞相遊覽風景名勝,即作此詩。此詩後兩句: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孟浩然說「欲濟無舟楫」,表面上是講洞庭湖,隱含意是--我要獲得一官半職,可無人幫我。希望得到張九齡薦舉,好比獲船渡過大湖。見張丞相提拔過許多人,猶如釣上了許多魚,非常羨慕這些魚被釣去了。
孟浩然一生不得志,後世稱其為淡薄功名的隱士。事實不然,他很希望成為進士,只是沒考上,又不會奉承鑽營。他和官位較高的人遊玩宴飲,常露求薦之意。孟浩然幾次三番自薦,倍感辛酸,他的《歲暮歸南山》就是因在長安沒出路,到年底回終南山去住有感而發。「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全詩意為,不用再向北闕上書了,還是回到終南山簡陋的屋子去住吧。上書無效,是自己才學不夠,最終為賢明的皇帝所棄;自身又多病,連老朋友都很少來往。頭上漸生白髮,正在催我入老境。「青陽」即「青春」,這裡泛指時序。已近年終滿懷愁緒不能入睡,只看着空虛的夜窗上,照着松林間的月光。
關於這首詩,《唐才子傳》記載了一個故事。有一天,王維在宮中辦公,私下把孟浩然請去閒談。忽然玄宗皇帝來了,兩人大驚。王維直言請罪,皇帝聽說是孟浩然,就說:「孟浩然,我已聽人講起過你。你今天帶新詩來了嗎?」孟浩然實話實說:「沒有。」皇帝就要他吟一首較新的作品,結果孟浩然據實唸了「北闕休上書」這一首。皇帝聽到「不才明主棄」這句,很不高興,就說:「你不要做官了,怎麼誣衊我,說我棄你呢?」於是,命他回終南山繼續修煉。
《唐詩紀事》裡也講到這個故事,稍不同。因時任丞相張說多次說情,在玄宗面前推薦孟浩然,然玄宗是個特立獨行、性格果敢的皇帝,不容易受人左右。終於,有一次玄宗答應了張說,召見孟浩然。可是,孟浩然卻唸了這首表面看富有情緒的詩,玄宗心想:我哪兒做得不好,讓這個謙謙文人竟敢藐視我?當時皇帝生氣地說:「你這個人不知場合,必不會當官。你為什麼不讀『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呢?」
不會官場迎合,怎能讓皇帝歡心?孟浩然的實心眼和不會變通,害了自己的前程。沉重的思想壓力導致落魄至極,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掉以輕心,雖不致命,但卻在心緒上埋下濃重陰雲,不久他就病倒了,原因是心事積鬱太重。最終,孟浩然被迫離開長安。開元二十六年(738)秋,孟浩然一路輾轉從荊州張九齡幕府回到襄陽老家。孟浩然從荊州回襄陽,不僅讓母親孟夫人感到失望,也讓弟弟孟洗然和很多鄉鄰感到不解。母親孟夫人一直希望兒子能進士為官,為孟家光耀門楣,沒想到孟浩然竟會回家栽瓜種菜,閒居田園。孟浩然感到來自母親、家人和眾鄉鄰的莫大壓力,日日心情沉鬱,到入冬時節,又生起病來。冬去春來,開元二十七年(739)春,身體極度孱弱的孟浩然經過一個冬天病痛的折磨,已形銷骨立。
陽春三月,繁花似錦,孟浩然拄着竹杖強撐着走出草廬,望着眼前嬌艷動人的桃花,孟浩然吟着自己早年寫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望着眼前滿地落花如雪,遙想自己寫《春曉》時風華正茂,想不到一轉眼幾十年過去,現在卻病痛纏身。
從陽春到炎夏,從盛夏至秋末,藥湯一碗又一碗地喝進去,孟浩然的病情反反覆覆。當李白知道了孟浩然的病情,馬不停蹄來到襄陽。見好友李白遠道而來,他心裡既高興又激動,讓弟弟洗然擺酒,同時把至交王迥、吳悅諸人請來作陪。李白見孟浩然清貧如洗,卻對自己盛情相待,真切地感到浩然在骨子裡是個重情重義之人,對浩然的人品充滿崇敬。晚上,李白在浩然草廬裡留住下來,共臥一榻。臨別時,李白滿懷深情,寫就《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開元二十八年(740)春,孟浩然後背起了疹子,後結痂痊癒。三月,孟浩然遂病情好轉,清明節過後不久,王昌齡從貶地嶺南遇赦北歸,途經襄陽看望孟浩然,見浩然病情已好,非常高興。
王昌齡離襄陽時,孟浩然在家裡擺下盛宴,邀眾友人作陪。各種河鮮山珍擺了一大桌,酒宴上眾人推杯換盞,孟浩然看到桌上很久沒吃過的魚鮮,伸出筷子夾下一塊送入嘴中,一股鮮香直入心脾。眾親友忙勸他莫吃,可喝了不少酒的浩然興味盎然,對郎中叮囑不以為然,當時眾人勸他不住,只好由着他的興致。這是孟浩然生命中的第二次掉以輕心,自己身體剛好,還經不起折騰,最終「大意失荊州」,竟以此致命。
送走王昌齡後,孟浩然感到自己後背像是千萬隻螞蟻爬在上面,癢痛難耐,頭又痛又脹。持續高燒讓孟浩然呼吸急促,渾身抽搐,頭痛欲裂,幾近昏迷。他用孱弱的聲音讓洗然把屋角木箱搬到他面前打開。這些詩稿是孟浩然畢生所賦,他要洗然在自己死後,把這些詩稿好好保存下來。就這樣,一代田園詩魂孟浩然,隕落在開元二十八年(740)陽春三月的雨夜裡。
孟浩然,因不假思索、誠實相答而冒犯君主;又因豪爽待客、漠視宿疾而盡興無畏,掉以輕心,以致主觀與客體不和,故兩次天降危難,渾然不知。及至醒悟,已無力回天,此性情使然,此磊落無防之心驅使。至真摯情,坦然無憂,易被潛伏之力襲擊;嘆之華年早逝,歌之天真慷慨!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special/1265.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