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刘剡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0

心灵上的舞蹈

$
0
0

                    心灵上的舞蹈

                                                                          —— 《神秘之歌》序

                                                                        刘祖炎

        我认识董小平(墨羽)是在乐趣园,也是通过他的诗歌才了解他的,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年轻的业余诗人。他1982年5 月出生于湖南省南县麻河口乡东洲村三组,2000年毕业于益阳师范,在湖南省南县北河口乡曹家完小任教至今。在初中时就以一首诗歌《面对祖国的版图》获学校征文三等奖,并开始创作。上师范时曾创作了一部长篇校园小说,自我感觉不好,一度放弃了小说家的梦想。转而尝试诗歌创作,著作颇丰,曾获多项诗歌奖。2000年开始游历于网络,先后在榕树下,七风诗社,天纵网,冰清社区,乐趣论坛等发表诗文百多首(篇),评价甚高。他的作品先后被选入《中国网络现代诗精品选300首》、《中国当代诗歌选本》、《中国当代校园诗歌选本》、《当代青年诗人代表诗选》等,已完成整理成集的作品有诗集《神秘之歌》、《低调的年华》小诗集、《无心的歌》等,目前正在创作长篇童话《飞孩子》,长篇情感小说《爱在冬季》,大型组诗集《石头、历史》等。他总是把握着诗的尺度: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创造,更要给予生活一种极强的感染力。他总是用生命不止,追求不懈,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来完成每首诗歌的灵魂支撑。 
       《神秘之歌》是一部探索心灵之歌,分长诗两首和组诗一百篇,是作者的一部力作。我以为诗思都来自亲身经历。墨羽在这部诗中,以小见大,以平出奇,似浅如深,经过联想达到无穷的境界。高尔基论文学语言,认为传达色彩和音响最重要。墨羽用这种笔触勾勒了一幅灵与肉的神秘之歌。他用一种超然的技艺,一种临界的、紧张的场面来构造青春、欲望、诱感、理想的诗歌,把一幕幕震撼的画面迅速推到读者面前,时而若即若离、时而深入到某个实际的姿势中,时而脱身而去去寻找心灵的绝地。有力地扩张了诗歌的空间,唤起人们对人生一种别样的思考。他以一种想象的姿势,穿过生活的街道,用他年轻的心去揣度诗歌的创造。并用极富个性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虚与实、过去与现在、 现实与梦想、个体与社会融为一体的快慰与欢欣、失望与希望,充满了梦魇和幻觉的诗歌艺术世界。

      中国是一个诗的民族,其诗歌创作传统源远流长。在今天诗歌旗手如云里,墨羽也不乏一位佼佼者。墨羽爱好广泛,饱览中外名著,既有承传的经典逻辑思维,又有 创 新的形象思维,且具强烈地超浪漫主义 。 诗人阿毛说:对很多诗人来说,难的不是写出晦涩玄妙的诗,而是朴素明白却毫不简单的诗。不是那些繁复的隐喻,而是闪光的、动人的细节。我觉得墨羽之诗就有很多闪光、动人的东西,尤其在这部 《神秘之歌》 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谎言》
      我会醒悟/恢复我生存的意念/染上淡淡的颜色/轻信之间/选择了易逝之美的花神/再次开放/我 一个诗人 试一试吧/得意忘形之后的损失/造就了一个巨大的谎言/用什么来表达/我并没有真正探索到生命的意义/我紧紧拥抱/泄露了我真正懦弱的一面/不同于任何崇拜者/用虚无缥缈的意象来描绘/像鲜花盛开——向着已消逝的时辰/朦胧之中/有人在哭泣 有人在祈祷……

     《诱惑》

        克制 克制/更加地痛苦之后/心中开始吟唱忏悔的歌/但是无法理喻的是:控制不住的脚步/还在一步步地朝着堕落的深渊里走去/多么巨大的诱惑啊!/将人的心灵剥透——一片也不剩/我崇拜着自己的坚定与理智/但在这瞬间/它们离我而去——没有预兆/这些仙女们的肢体里/闪耀着令人冲动的力量/沉溺在可怕的感觉中/理智与身体同时处于两个极端/该如何描述呵/我的心承受着巨大的煎熬/我突然后悔/让那神奇的力量将我带至这神秘的境地……    她在梦中发出迷人的微笑/微笑中充满人世间不会有的甜蜜/她美丽的胴体在我眼前展现着/每个角落都散发出友人的力量……

      《组诗一百篇》也都是富有哲理的诗,理性、情感、理想,都具思想深度。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但同时墨羽的诗歌浯言在不显眼处暴露其不足,有待作者自我觉醒提高。诗者的脚步永无止境,艺术的追求永无境界。我相信作者通过不断的努力会写出更多更好地优秀作品。限于笔者水平所限,加上时间仓促,只当笔者的片面之词。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附:                           换种姿态看诗歌
                                                                           ——诗集《神秘之歌》后记

                                                                      董小平
  我写诗可算有些年头了,初二时写下第一首诗《面对祖国的版图》就获得了学校迎香港回归征文三等奖,奖项虽然不高,但影响力却非凡,因为这是一首全凭独立创作,未经老师修改润色的诗作!现在想起来仍然是激动不已,那种为诗歌而成功的喜悦及后来为诗而痴迷,仍旧是那么可爱温馨。1997年我进入师范,这里给我提供了一个极大的空间全新展示自己。据不完全统计,师范三年,摘抄笔记就达百余万字,草稿估计也差不多吧,还曾试写长篇小说,师范三年的最大收获就是诗歌的探索成熟,三年中,有过目标,有过迷惘,有过努力,更有着收获,以一份敏感的心感受着诗歌,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去创造诗歌。
  我的第一部诗集《神秘之歌》就是这时构思完成的,但没有动笔,因为总觉得思想还不够成熟,下笔艰难,写了几首,全部抛弃了。2000年,我以并不令人满意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北河口乡曹家完小任教,至今我还记得我的班主任何萼飞老师的话:“小平,你还是很有才华的,但是你的其它方面就差很多了,尤其是字和表达能力,不适应教师这门职业,你要我多努力才能适应,不然会被淘汰的。”确实,当时我的字如小学生字体,极难入眼,实习时每堂课都是结结巴巴,大部份都是上了半堂无法上下去。果然,走上工作岗位后,极为不适应,当时是教二年级,包班,语数一人承担,一周二十来节课,觉得极苦,尤其是几次领导检查听课后,我大大“出名”了,字差,课上得差,扑天盖地而来,原本脆弱的心陷入了低谷,这时的我的心思,全都放进了书本当中,阅读写作占了大部份,当《神秘之歌》写下最后一句诗时,已经是2001年11月了,诗集完成后,曾多次投稿,全部是不适合刊载出版退回或者是需要作者包销,得付七八千的出版费什么的,就这样耽搁着。这时影响我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学会了上网,当时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懂得聊天玩游戏,慢慢地,我学会了上网看网页,发表文章,记得第一次去的就是很有影响的“榕树下”中文原创网,在里面开始了网络创作,在里面混迹了一年多,发表诗小说近七十篇,试着把《神秘之歌》贴到网页上,寻求出版,却没有什么影响,便离开了网络,专心阅读创作,先后整理创作三部诗集《无心的歌》、《低调的年华》、《岁月辉煌》,大致集全了这么多年的创作,这些诗稿先后投往多处,却一一失败,2004年除开写了不到十首诗外,没有写下其它文章。
  2005年将是影响我最大的一年,在以前,我虽然上网发表文章,然而心中却一直不以为然,不太重视,认为网络太空旷了,并不是一个代表性媒体,在里面写作没有什么意义,对网络文学极为轻视。偶然之间,我进入了乐趣园,惊讶地,原来,网络还有这么一个丰富的天空,诗歌就有上千个论坛,无数的诗人亮相,优秀诗歌的一个大展台,让我流连忘返,摸索着注册,申请论坛,贴文章,开始了一个全新的网上生活方式,这时,是2005年4月,是我的文学重新开始,越来越多的接触网络,才发觉网络的强大吸引力和凝聚力,给人一个极的展示自己的空间,这时的我,全无当初对网络文学的轻视,而是觉得极为重要。
      在这不长的时间里,我最为感谢的《华南群虎》的诗兄们,最先融纳了我这个懵懂的所谓诗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尤其是斑竹扬明通,《神秘之歌》和其它诗歌上传后,热情回贴赞扬,诚聘为副斑竹,更是给予了无私的帮助,帮助完善我的个人论坛,解决疑难,建立个人文集,作品收入网刊推荐。后来,慢慢地,在网络里闯出了一翻天地,《神秘之歌》收入许多网站精品库,由北京汉语诗歌资料馆收藏,也因此为天纵网名家推荐,任《东方伯乐》等多家文学网版主,参与民刊编辑工作,担任拔芽大赛片区特邀评委,诗作收入《中国网络现代诗精品选300首》,《中国当代诗歌选本》,《中国当代校园诗歌选本》,《当代青年诗人代表诗选》等。认识许多诗人文友,与他们的交流让我受益非浅。
       可笑的是2005年,创作了许多诗歌,竟然又回到了《神秘之歌》的创作心态,创作观,这向年的迷惘探索,其实不过是在兜圈子而已,成熟的诗歌还是在《神秘之歌》的创作中,诗是心灵深外的东西,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反映,创造,诗歌没有固定的创作观和手法等,应该努力追求每一首诗的独特性和完美性,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创造诗歌,传统创作方式如此,网络诗歌创作也如此,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诗还是诗,还是需要追求同样的独特性和美感,创作出优秀经典的作品,它《神秘之歌》也许说不上完美经典,但它却是独特的,是用别人所想不到的角度,构造的作品,我努力在自己的诗中,全面贯彻这种创作观,事实上,这种努力也是成功的。
       诗歌市场日益没落的今天,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份诗歌杂志在勉强支撑着,大多数杂志版块萎缩,消失的今天,网络诗歌却腾起巨浪,诗歌网站日益繁荣,各种民刊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来,无疑于给诗歌注入强有力的兴奋剂,让诗歌走进一个新的时代。
       感谢刘祖炎兄的关心支持,欣然应允作序,感谢各位朋友们的支持,更感谢北京未来新世纪的鼎力资助出版,感谢诗歌,我的心永远与你们同在!
                                                                                   2005年11月1 日于曹家完小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0

Trending Articles